2008-12-29

貨幣供給



在進入下一話之前,我們先瞭解一下市場上的錢是怎麼回事,怎麼計算的。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幾個問題,




錢是怎麼來的?市場上總共有多少錢?



有遇過小孩子問這個問題嗎?


我小時候問我媽,我媽是這樣告訴我:


「你管錢怎麼來的,可以用就好了;台灣有多少錢很重要嗎,又不是你的。」
當然,我媽說的也對啦,但如果這樣就打住的話,下一篇我們就會進不了情境裡了,所以這邊會從這兩個比較基礎的問題先瞭解一下。
.
在經濟學裡面,錢(貨幣)的釋義很簡單:




交易的媒介、價值儲存的工具、價值計算的單位。



這解釋了錢的用途,但沒有說明它存在的原因和其代表性,貨幣(以下都把錢稱為貨幣)基本上是經由政府發行,提供其公信力,並經多數人認同的,一種用來計算「價值」的工具。
因為政府提供了保証,而人民又相信政府的保証是有效的,所以願意使用它來當作交易的媒介,計算的標準。當所有人都認同其價值之後,它就是一個可以被共通使用的工具。所以當一個國家的政府穩定、有信用的時候,該國的貨幣價值就會穩定;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不穩定,該國的貨幣就可能形同廢紙,人民傾向持有黃金、或他國貨幣(這邊可以衍生一個後話,但不是這一次的主題,暫時打住)。
所以市場上的貨幣最初是由政府提供的,或許由政府委託中央銀行、或許廠商,鑄幣、印製紙鈔,然後放到市場上讓其流通。
所以如果最開始,政府總共印了500億的紙鈔,和鑄造了500億的硬幣,那麼這總共加起來的1000億,就是市場上最原始的貨幣發行量,我們用M0來簡稱



M0=Currency(現金)



當現金流入一般民眾的手裡,民眾會對如何使用這些貨幣進行選擇,有的人會把錢存起來,有的人會把錢拿去買東西、有的人先消費後付款、有的人先付款後消費,但現金從一個人的手中出去,自然有另一個人接手,而這個人接手之後,如果再放出去就又有一筆錢在市場上流動,從M0開始,市場上的貨幣開始不斷的增加。
好比說,我今天收到一張1000元的鈔票,然後我把這張1000元的鈔票存入銀行後,銀行又把這1000元放款給需要的人,我的1000元實體鈔票變成了存款,但另一個人得到了1000元的鈔票,所以市場上的貨幣總額就會變成了2000元。
下面的式子就是這麼來的:



M1=現金+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100000以下)
M3=M2+大額定存(100000以上)


M1、M2、M3並不是代表真的有那麼多鈔票、硬幣,他們都是從最初的M0在市場上流通後所衍生出來的。



台灣的區分法比較細,分M1A、M1B、M2


M1A=現金+支存+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台灣的M1B等於是上面的M1
新台幣的 M0 :http://www.cbc.gov.tw/issue/issnumn.asp
新台幣的M1A、M1B、M2
http://www.cbc.gov.tw/economic/statistics/key/ms.xls



中央銀行的解釋頁:(看完全文再回過來看這個表,不然我想大部份人應該會先睡著…)



.
國外計算貨幣在市場上的數量,目前是以金融機構的流通金額總量來計算,還記得之前我有提到這樣的統計工具針對目前的金融情勢還太缺乏嗎?因為還沒有計入金融商品、槓桿等的效果,也沒有一個全部資產總額的總合統計。

以新台幣為例,我們可以從發行量累積表中知道,現在市場上新台幣的發行總額大約是1.0196兆(12/26),而新台幣在市場的流通數,加上各金融機構的支存、活存、定存後,台灣共有約27.399兆(97/11月底)的錢。
1兆是發行量,27.399兆是總量,發行1兆的錢變成27.399
兆,就是現金流的效果。
台灣有多少錢的這個問題,再來呢?再來就沒了…

不是指錢沒了,而是指再來就沒有總合的統計資料了,但在社會上,資產的價值不只是支存、活存、定存,還包括了股票、建築物、土地、汽車…等,都有其一定的價值,這些價值的總額並不被統計(完整的計算也很有難度),其中又以金融商品最難被評價,何況是計算某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認購、認售權証…等,為實體工具創造了多少的槓桿。

上面是一些貨幣在市場上形態的基礎概念,和統計貨幣的方法、基本名詞的說明。
.
貨幣是一切價值計算的基礎,但目前我們計算的基礎還沒辦法統計出社會資產的總額,從M0到M3(台灣M0~M3)還可以算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效果,但卻沒辦法估計出目前衍生性金融商品在社會上創造了多少的槓桿,所以這次的金融風暴最麻煩的,就是對災情的無法掌握,不知道洞有多大,因此多國政府目前也是處於一片迷霧中。這部份也不先多說太多,先走下一篇吧。

3 則留言:

  1. 黃松鼠我來看看你的blog.....

    回覆刪除
  2. 松樹大,我也來報到了!! :)
    貨幣供給這篇很有趣,謝謝你的好文章。

    回覆刪除
  3. 找資料路過無意發現,寫的非常好,不過好像很久沒更新,文章內的連結多已失效,衷心希望有機會能與您互相交流。

    回覆刪除